故用兵之法,十則圍之①,五則攻之②,倍則分之③,敵則能戰之④,少則能逃之⑤,不若則能避之⑥。故小敵之堅,大敵之擒也⑦。
夫將者,國之輔⑧也;輔周⑨則國必強,輔隙⑩則國必弱。
故君之所以患於軍者三11:不知軍之不可以進而謂之進12,不知軍之不可以退而謂之退,是謂縻13軍。不知三軍之事,而同三軍之政者,則軍士惑矣14;不知三軍之權,而同三軍之任,則軍士疑矣15。三軍既惑且疑,則諸侯之難至矣16。是謂亂軍引勝17。
故知勝有五:知可以戰與不可以戰者勝,識眾寡之用者勝18,上下同欲19者勝,以虞待不虞20者勝,將能而君不御者21勝。此五者,知勝之道也。
故曰:知彼知己者,百戰不殆;不知彼而知己,一勝一負;不知彼,不知己,每戰必殆。
註釋
① 十則圍之:兵力十倍於敵軍就包圍他們。
② 五則攻之:兵力五倍於敵軍就主動向他們發動攻擊。
③ 倍則分之:有一倍於敵軍的兵力,就設法分散敵人。
④ 敵則能戰之:敵,指兵力相等,勢均力敵。兵力相等,就能夠抗衡而一戰。
⑤ 少則能逃之:逃字,一作守。兵力比敵人少,就可以及時逃脫。
⑥ 不若則能避之:力量不如敵人時,就避免與敵人交戰。
⑦ 故小敵之堅,大敵之擒也:小敵、大敵,指實力懸殊的交戰雙方。堅,堅持,這裡指勉強堅持作戰。二句謂兵力弱小的一方如果堅持作戰而不知退避,必被強大的敵軍所擒。
⑧ 國之輔:國君的輔佐。
⑨ 周:周全。
⑩ 隙:縫隙、裂痕。引申為有缺陷。
11 故君之所以患於軍者三:患,作動詞用,貽害。此句意謂「為君者有三種軍事上的大忌而必須引以為憂的。」
12 謂之進:使之進、命令他們前進。
13 縻:束縛。縻,音眉。
14 不知三軍之事,而同三軍之政者,則軍士惑矣:三軍,泛指軍隊。不曉軍務的人卻一同參預軍政,軍隊就會感到迷惑。
15 不知三軍之權,而同三軍之任,則軍士疑矣:由不曉軍事權變的人卻一同負責軍中任務,軍隊會感到迷惑。
16 諸侯之難至矣:難,禍患。諸侯列國乘機進攻的災難就臨頭了。
17 亂軍引勝:擾亂自己的軍隊而導致敵人的勝利。
18 識眾寡之用者勝:懂得根據兵力多少而採取不同戰術的人,會得到勝利。
19 欲:慾望。
20 虞:準備、戒備。
21 將能而君不御者:御,駕御、控制,引申為牽制。將帥有才能而國君不加以牽制的。
書籍簡介︰精選中國歷代文學約六十課,上自先秦,下迄晚清,皆為古典文學寶庫中的不朽偉作。每篇均按正文、作者、題解及註釋四類編寫,讀者在理解古文的要旨之餘,又能領略名篇的時代背景及文學地位。■資料提供︰商務印書館
星期三見報
讀文匯報PDF版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