员工的福利 所谓健康保障委托管理业务,是指保险公司接受政府部门、企事业单位、社会团体等团体客户委托,开展的一种经办服务。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及公众健康意识的提升,不少单位在为员工提供基本医疗保障的基础上,引入额外的健康保障服务,并交由保险公司负责运作。
健康保障委托管理业务有其独特的制度价值。从委托方角度看,可根据自身情况制定个性化医疗保障方案,完善员工福利计划,降低委托方运营成本。从保险公司角度看,通过开展健康保障委托管理业务可以加强与企事业单位的合作,与健康保险形成补充和互动。
2008 年,原保监会印发《关于健康保障委托管理业务有关事项的通知》,由此建立了健康保障委托管理业务的制度框架。彼时根据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印发的《关于补充养老保险费 补充医疗保险费有关企业所得税政策问题的通知》,此类业务作为企业为员工支付的补充养老保险、补充医疗保险,可以职工工资总额 5% 为上限,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准予扣除。
「这项业务最早是部分企业希望能够借助保险,变通处理员工补贴的问题。」一位研究团险的保险经纪公司人士向财新介绍,「起初,这些资金放在保险公司账户上还能产生投资收益。对企业而言,既可以合理避税,又是一种理财工具;对员工来说,则是一种额外的福利,可以用来买些保健品,或者提供医疗费发票来拿到现金补偿。」
随着监管趋严,该业务逐渐规范化,演进成为当前的健康保障委托管理业务,其初衷是在医保和补充医疗保险的基础上,为员工提供更全面的健康服务补偿。保险公司可为企业员工提供涵盖健康体检、健康咨询、健康促进、疾病预防、慢病管理、就医服务、康复护理等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服务。
2020 年,原银保监会发布《关于进一步规范健康保障委托管理业务有关事项的通知》,针对此前健康管理功能发挥不够、委托管理资金过于强调投资收益、风控管控机制不完善等问题,进一步加强了监管。在明确将疾病审核和费用支付、失能收入损失审核和费用支付、护理审核和费用支付、健康管理服务等纳入委托事项的同时,也取消其委托投资功能,从制度上避免以「健康保障委托管理」之名行「委托理财」之实。
根据此前官方披露的数据,截至 2018 年底,26 家保险公司开展了此类业务,覆盖 6670 万人,累计为 1077 万人提供支付服务,受托管理资金规模约 340 亿元,收取管理费 7.2 亿元,管理费占受托资金规模约为 2.1%。
作为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的一环,这项业务无疑起到了重要补充作用。据业内估算,当前的市场规模大约在 500 亿元。
不过,近年来受降本增效、税务合规等因素影响,该业务的整体规模已有所收缩。此前,《国务院关于 2023 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》中曾提到,税务部门存在征管不够严格和制度漏洞造成税款流失等问题,其中「应征未征个人所得税、消费税、房产税、增值税等 449.42 亿元」。